2026年安徽省考笔试行测题库999(813-815)

2025-05-20 安徽公务员考试网

\手机端行测直接刷题 
\
 
       接下来完成1-3题!

  1.新华社报告称,我国最大的科学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发表声明称,中国西部的全体冰川中约有15%,即约8000平方千米的冰山融化。包含喜马拉雅山脉的一部分,中国西部的冰川自从1990年之后便处于加速溶解的状态。联合国的气候变动政府委员会(IPCC)在2014年3月发表的报告书中表示,气候变动将威胁到世界各地的用水安全保障。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世界冰川不断缩减

  B.喜马拉雅山的冰川自19世纪以来一直都处于加速溶解状态

  C.气候变动对世界各地的用水安全保障带来极大的威胁

  D.冰川缩减的原因是气候的变动

  2.如果一个社会只允许有“成功/失败”的二元对立语境存在,这个社会是有问题的。事实上,本来就不应该用这种武断的二元对立模式来进行价值判断,有人愿意成功向上、出人头地,这无可厚非;但也要允许一些人发发呆、做做梦,过点没有多少追求的小日子。每个人的性格、成长经历都各自不同,不是非得每个人都得走不是成功就是失败这两条路,在这条路之间,还有N条路通向各人所理解的成功。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观点,即()。

  A.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标准,成功不能统一衡量

  B.那些发呆、做梦的人永远都不可能获得成功

  C.持有“成功/失败”二元观点的人是有问题的

  D.判断一个人成功与否要和其性格与经历结合起来

  3.中国古人将阴历月的大月定为30天,小月定为29天,一年有12个月,即354天,比阳历年少了11天多。怎么办呢?在19个阴历年里加7个闰月,就和19个阳历年的长度几乎相等。这个周期的发明巧妙地解决了阴阳历调和的难题,比希腊人梅冬的发明早了160年。

  这段文字主要阐明的是()。

  A.古代阴历中闰月设置的规律与作用

  B.中国古代历法在当时有先进水平

  C.阴阳历调和问题在古代是个世界性问题

  D.中国古代如何解决阴阳历差异问题

  参考与解析

  1.答案:C

  解析:

  文段为分一总结构。首先阐述了中科院关于中国冰川融化的声明,然后列举了IPCC报告书中的观点,意在佐证“气候变动将威胁到世界各地的用水安全保障”这一论点,同义替换,即为C项。A、D两项属于论据,B项表述不符合文意,排除。故本题选C。

  2.答案:A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材料否定了“成功/失败”的二元对立价值判断模式,认为在成功与失败两条路之间,还有N条路通向各人所理解的成功。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关于成功的理解,标准不应只有一个。所以A正确。

  B项与文意相反,材料是说要允许一些人发发呆、做做梦,也许在他们看来这也是成功的一种,所以不选。C项说有问题的是“人”,而材料中说的是“这个社会”,属偷换概念,排除。D项说的是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是成功,并不是材料中主要讲的内容,所以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A。

  3.答案:D

  解析:

  由提问标志词“主要阐明”可知本题为表面主旨题。

  材料中“怎么办呢?”的句子引导一个设问,前面是问题,后面是解决问题的对策,材料构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分—总结构。“总”的部分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中国古代解决阴阳历差异问题的办法。选项中,D项最符合语意。

  A、B项分别谈的是“闰月”的设定和“中国古代的历法”的地位,偏离主题;C项在文中没有体现,予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

      2026年安徽公务员
笔试时间预计在2026年3月,历年来公共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需要备考公共笔试科目的考生可借鉴参考
2026年安徽公务员考试用书点击订购)备考。

坐等公告 不如积极备考

\申论太难没学会?扫码回复“咨询老师“

 
\
<a href=
 
\
扫码关注我们
       更多精彩等待你发现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