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为了节省时间,会先读题,再根据题目要求去寻找材料中的相关内容。但部分情况下由于对材料不熟悉,某个数据花了大量时间,仍是找不到,反而适得其反。之所以不读材料,是觉得材料很长,读一遍费时费力,时间会白白流失。其实不然,先读材料会让我们对整个材料有个宏观的把控,做题时做到有的放矢,节约时间。并且读材料时,不是精读,而是略读,时间并不长,在1分钟左右。
对于文字型材料而言,我们只需读每一段的时间和相应的统计指标,数据是可以不看的,因为数据太多,看了也记不住。最后理清每段材料之间的关系即可。
对于图形类和表格类材料,数据整齐,比较好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关注时间,单位,注释等细节,避免自己因为粗心丢掉一些分数。
二、对公式足够熟练,解题迅速反应
资料分析中常见的公式较多,很多同学学完一遍理论后,掌握这些公式问题不大。但问题是大多同学只是掌握了,并未做到融会贯通。看到一个稍复杂的题目,还需要反应一下究竟是哪个公式,基期还是现期,时间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流失。所以在记忆公式时,建议大家对每个公式自行推导一遍,做到理解每个公式的本质,这样再记忆效果更佳。且在做题时,要养成“先读中间,再读两边”的习惯。读中间是锁定统计指标所在位置,这和上文提到的“先读材料再做题”是相辅相成的;读两边是确定具体的考点。这样两步走下来,对公式足够熟悉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列出相应的式子,节约时间。
三、计算方法要灵活,懂得融汇变通
部分同学为了保证资料拿到足够满意的分数,往往会一题一题的精算,这样确实稳妥,但做题时间会比较长,性价比不高。在这里送大家一句话:“计算的精度和方式取决于选项”,部分题目选项差距较大,或者单位不同,能通过观察锁定答案。因此建议大家养成一个习惯:列完式子后观察选项,根据选项来决定是否需要精确计算。
在养成良好习惯后,选择什么计算方法也颇有学问。由于有效数字法的应用环境较多,且易于上手,故部分同学只用有效数字法。但部分含有百分数的列式可能用特征数字法求解更快,基期值的加减法用错位加减法更快,所以要根据不同的题目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这就需要我们对方法做到理解并足够熟悉,这需要做大量的题才能掌握。所以建议大家每天做1-2篇资料,做完后总结所用的计算方法,并思考是否有更快的计算方法,以此保持对计算的熟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