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看晚节,行文重结穴。”阅卷人的心理,对文章最后部分,总比较重视,并往往会在脑海里留下总体印象,从而定下文章的档次。结尾是文章给阅卷者的最后印象,处理好最后一步很重要。因此,小编为大家总结了一些考前必看的精彩结尾,供大家参考。
1.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任重道远;踏上新的奋斗征程,我们大有可为。让我们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同舟共济勇于斗争,努力画出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社会的最大同心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中国经济不是一个小池塘,而是一片大海,有着海纳百川的宽广胸襟和激浊扬清的强大力量。一路披荆斩棘,一路跋山涉水,中国经济是在经风历雨中发展起来、在应对挑战中成长起来的。激扬“踏平坎坷成大道”的豪情壮志,凝聚“风雨无阻向前进”的智慧力量,我们就一定能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让中国号巨轮继续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3.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说,既然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交给了我们,就要担当起这个责任。寥寥数语,展现出为国为民的深厚情怀,寄托着对党员干部的殷殷期许。今日大好春光,我们已经瞭望到民族复兴的壮丽前景,也规划好了通达胜利彼岸的恢弘航程。每个新时代的追梦人,都应抖擞精神、奋斗以行。未来定会像马克思所希冀的,“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
4.腹有诗书气自华,而光有一副好皮囊却没有才华,也难以得到大家的尊敬。同样文化之于城市更像才华之于人。只有用文化不断丰富城市的内涵,才能打造城市特色名片、撬动城市治理杠杆、加速城市经济转轮,从而大大增强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5.“思危方能居安”。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做出了统筹好国内与国际的关系、平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战略部署,更拿出了一系列务实措施。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到“培育壮大新动能”,再到“持续释放内需潜力”,桩桩件件改革措施、政策举措,致力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提振市场信心。“只要市场主体有活力,就能增强内生发展动力、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只要就业稳、收入增,我们就更有底气”……做好充分准备,做好各项工作,我们就能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6.从事作用于灵魂的工作,艺术家、学问家需要站得更高、看得更广。文艺创作不是“一个人的风花雪月”,凡是伟大的作品,必然是陶冶情操、浸润人心的;学术研究也不是“象牙塔里的皓首穷经”,凡有价值的成果,必然是影响社会、引领思想的。个人的艺术追求、学术理想,只有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而文艺创作、学术研究有理想、有担当、有家国天下的胸怀,也才能有一种刚健的气质,接地气、强底气、增生气。
7.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只有为人民作出贡献的青春,才能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青年人只有把个体的奋斗、出彩,融入到国家社会发展进步的大潮中,才能赢得真正有意义的人生!
8.“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我们相信,在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指引下,全国上下一心,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弛而不息,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神州处处就必定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9.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文化犹如一滴雨露,滋润着民众的心田;文化犹如一股春风,促进着经济发展;文化犹如一个灯塔,指引着社会的发展方向;只有坚持以传承为基础、创新为延续、才能推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才能让中华文化大放异彩。
10.改革关乎国运,创新决胜未来。实现“从多到好”“从好到优”,离不开创新。更好凝聚创新共识,更多提出构建良好创新生态的应对之策,让每一粒创新种子都能在好环境中开花结果,才能跑出创新“加速度”,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