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从大江大河到三山五岳,从秦岭峨眉到岭南大地,一幕幕幸福小康的多彩画卷迎面铺展开来:天堑变通途,歧路变坦路;碧水与蓝天惊艳相逢,鸟语同花香美丽邂逅;农舍和民宿错落有致,村民与游客共聚田园……
前两段:描写脱贫攻坚的成果,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在考场写作中,这个开篇入题有点慢了,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成绩算是一个背景铺垫,要尽快把话题引到“青年”、“青春”上来,前两段可以精简后合为一段。
回眸脱贫攻坚的战场,无数青年汇聚力量披荆斩棘、开拓前进、倾力奉献,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给青春留下了奋斗的最美注脚。为扶贫献出生命、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在脱贫攻坚路上双双殉职的90后夫妻吴应谱和樊贞子;苦民之苦,忧民之忧,让马鞍山村旧貌展新颜的刘叶阳;心系群众献真情、青春无悔为家乡的张小娟……这些年轻人把青春的汗水甚至热血洒在了乡村的土地上。
第三段:这一段指出脱贫攻坚中的青年力量。人物事例可以了解。在考场写作中,建议大家选择比较广为人知的例子,增加说服力和可信度。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初心不改、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绘出乡村小康底色、奋斗图景、振兴画卷。
第四段:这一段从脱贫攻坚过渡谈到乡村振兴,我们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看到,时下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明显的短板仍然在“三农”,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农村。把昨日的成绩作为今日的起点,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图景才能早日成为现实,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青年人才的智慧创造、蓬勃干劲作为支撑。
乡村是奋斗的战场、锻造的熔炉、成长的天地,青年人才让乡村更具活力。乡村振兴,产业要兴,人才要旺。乡村振兴需要一批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人才。在赣南苏区,干部群众牢记大大视察时的殷殷嘱托,用好人才,做大做强“富硒”蔬菜产业,让“富硒”蔬菜搭上中欧班列,远销全球,创造无限“硒”望;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毛竹山村党员干部带领村民发展葡萄产业,使以前的“毛竹山,泥瓦房,生活苦,南瓜汤,有女不嫁毛竹郎”变成现在的“毛竹山,葡萄香,家家户户住楼房,共同富裕奔小康”。人才优势整合乡村资源优势,助推乡村振兴。
第五段:这一段指出乡村振兴需要集聚人才资源,三个地方的例子可以积累,其实到这里才真正出现文章主题。
乡村是希望的田野、崭新的征程,青年必将大有可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拉开大幕,利好政策接连出台,回乡创业就业的“性价比”逐渐提高,青年成为乡村产业发展新的“生力军”。以农村特有的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历史文化为基础,发挥好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不管是书写好产业振兴的宏大文章,还是筑梦农村建设、服务基层民生,乡村振兴这条路充满无穷想象力和创造力。青年人要怀揣“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的信念,带着新思想、新本领、新技能投身于乡村振兴伟业中,让智慧农业、休闲农业、共享农业、互联网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竞相发展,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第六段:前面分析完乡村和青年的相互需求后,接着提出对青年的希望。
用最初的心,走坚实的路。青年有志,以梦为马,奔赴田野乡村。习主席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只有“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青年才能真正懂得“人民”二字的分量,才能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在实践中勾勒乡村美丽画卷时谱写自己的人生华章。
第七段:总结升华。一百年前,青年开创了新的时代;一百年后,新时代召唤着青年继续开拓前进。放眼未来,“十四五”时期农业基础更加稳固,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2050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一个个时间坐标标注着乡村振兴的远大目标。“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期待广大青年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精神,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创造出更多奇迹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