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古至今,长江流域以水为系,贯穿上下游、左右岸,从巴山楚水到水乡江南,长江流域人杰地灵涌现出无数文人仕子,长江经济带综合实力的提升,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推进,危化废弃物不当排放、水域短视开发等问题,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维系埋下重重隐患。可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推进长江流域发展,方为破题之举。
绿色发展是保障国家水源安全的迫切需要。长江流域开发建设的迅速推进,对流域水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显现。加之,水环境承载能力利用空间不足,造成长江流域污染形势严峻,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面临挑战。长江“病了”,急需治疗,必须开展综合治理,强化监管,加强保护。《长江保护法》的出台,为新时期长江水资源保护管理提供坚实有力的法律支撑,通过建立长江生态环境硬约束机制,针对性、系统性促进长江流域绿色发展,依法保障“三生”用水安全,保障人民喝上安全清洁的长江水,同时也满足了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优美生活环境的需求。
绿色发展是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大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了总体部署。然而,依托长江流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沿江工业园区密集,加之中上游承接产业转移步伐加快,重化工企业增加,潜在水污染风险源众多,与可持续发展的初衷相背离。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要用改革创新的方法抓长江生态保护。”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为多省经济发展共识。多省合力共进,全面推动长江岸线整治,彻底整改非法码头、清理整治违法违规项目、关停取缔大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化工围江”治理取得积极成效。
绿色发展是构建碧水宜居环境的现实之需。依托《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及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长江流域进入依法保护新阶段。在狠抓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的同时,各地立足源头治理,有力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化工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船舶污染治理和尾矿库污染治理等工作,使长江两岸绿色生态廊道逐步形成。目前,长江生物多样性退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有“微笑天使”之称的江豚越来越多出现在人们视野中,长江流域沿线湿地迎来更多候鸟,沿江城市滨水空间回归群众生活。
“两岸青山相对,一江碧水东流。”长江经济带不仅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经济发展带,更是关系子孙福祸的生态屏障带。唯有兼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强化长江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才能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