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申论的学习很多考生都觉得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些考生花了时间却觉得成绩依然原地踏步,所以有些考生就直接放弃了。本文,
安徽公务员考试网小编整理了考生们在申论复习中常遇到几个误区以及如何走出误区,供大家参考!
误区一:申论是玄学写作靠感觉。
很多考生都反映在申论考试中,永远都搞不懂出题人要的是什么答案,认真刷题20套,考场上一顿下笔猛如虎,最后成绩55;像某次不复习了,全凭考场上临场发挥,成绩居然还有60多。
于是乎,考生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复不复习一个样,有时候复习了还不如不复习呢。但是当你看着别人总是稳在七八十的时候,你觉得他们还是靠感觉在答题吗?
其实之所以会觉得申论是玄学,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对申论的题型、具体题干的问法、大作文考察的核心要点进行全面了解,未建立申论做题的系统思维。
● 走出误区
申论的复习必须建立整体的思维框架。申论要想答得好,就要学会抓住答题技巧。就像高考作文写作,经过正式训练才能拿到高分!
要掌握申论的各个题型的答题技巧,研究一下高分或参考答案是如何依据材料去组织答案,这样会让你在考场上拿到试题会有一种熟悉感,也能提升答题速度。
误区二:申论刷题只求量不求质。
很多考生觉得申论复习无从下手,完全不看又觉得“心里过意不去”,于是便想着多刷点题目,最后却发现题目刷了不少,分数还是不理想。
这主要是我们过于追求刷题的量,而忽视了我们刷题到底要学到什么,只顾埋头刷题,没有及时总结、及时发现自己的短板,更没有去研究每道题目的相似与区别,更未对题目的作答形成自己的思路框架。
● 走出误区
申论要想高分做题是必不可少的,但不要过多追求多刷题,要更加注重及时总结,研究为什么这个点写那个点不写,将每道题所涉及的考点转化为在考场上的答题技巧。
总之在做题的过程中,一切要以服务于考场上的发挥为前提。特别要注意,做题一定要要尽量选择往年试题,多看官方材料,形成答题风格参照答案,提升正确率。
误区三:脱离材料用素材凑字数。
很多考生在考试之前做了一些题目,积累了不少热点素材,一上考场看到那些熟悉的题目,差点在考场上笑出声音,材料都没来得及仔细看,提笔就写,最后答案严重脱离了材料。
我们都知道,申论考察的不仅是我们的写作能力,更多的是我们如何依据材料及出题人的意图去写出好的文章。所以申论要想高分,必须依靠材料,申论的答案百分之八十及以上都是来源于材料的。
● 走出误区
申论答题必须回归材料,按点作答,我们在考场上要想在数不胜数的考生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依据材料作答。
大作文的作答亦是如此,我们日常所积累的材料在考场上是用来锦上添花的,尤其是大作文的论点必须是以材料所给的为准,决不能脱离材料去写一些自认为的更高大上的论点,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我们现在所积累的材料,考试的时候可以作为在开头结尾中吸引眼球,也可以作为论据在文章中充实内涵。唯有互相结合,才能写出高质文章。
所以在平时学习时,考生可以提前准备一下写作题的开头和结尾的模板,这里所说的模板不是那种千篇一律的在网上抄的模板,而需要考生平时通过做题总结和整合,提前准备好几套开头结尾,提前准备好开头和结尾能够帮你在考试时节约时间。
误区四:缺乏定位缺乏辩证思维。
很多考生在答题时候始终没有将自己的身份代入为公务员身份。比如在写倡议书的时候,总是以普通群众身份代入,号召政府为百姓做什么,百姓应该怎么怎么样;产业经验分享的时候,有些考生过多的关注农民在此过程中的种植经验,选品等,而忽略了在政府角度需要站在更加宏观的层面去关注到政策环境、资金帮扶、特色项目等去分享经验。
实际上在答题的过程中要将自己当成一名机关工作人员,站在公职人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 走出误区
体制内人才选拔是招录机关工作人员的选拔性考核,其题目设置和阅卷规则,无不体现着机关工作的思维方式。
在冲刺阶段,我们要多看政府性公文,锻炼自己的政府思维,在做题中要站在体制内的角度思考问题,从法律、制度、政策、经济等各种角度全盘考虑问题。避免在考场上答题思考存在理想化、片面化、情绪化等问题。
误区五:急于动笔码字缺乏梳理。
很多考生因为之前有过考试时间不够的,写作题目来不及写完的经验,日后在考场上一拿到试卷就看了题目就赶紧跟着材料边看边写。最后发现看完材料的一半,字数已经满了。
● 走出误区
在申论的考试中,不要急于动笔,考生在最后冲刺阶段要养成拿到题目要先看题干,然后根据题目去看材料,看完整篇材料再动笔的答题习惯,最终根据所选择的材料看看字数,优先写确定的,如果有剩余的空格就写上。
注意在写答案之前,要对答案进行梳理,因为有些出题人会将同一主题的材料打散,所以需要先看一遍材料,再进行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