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型题目,顾名思义就是为了使题干论证成立,需要补充一个前提。而解决前提型题目的一大策略就是搭桥法。通过梳理整个题干的论证过程,找到现有论据和结论之间的跳跃概念,通过牵线搭桥的方式建立跳跃概念之间的联系,就是题干需要补充的前提。
今天,小编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前题型题目在使用搭桥法时如何快速准确找到跳跃概念。
在梳理大多前提型的题干时,就会发现题干现有论据和结论中出现了跳跃话题。举个例子,经调查发现,外科医生的年平均手术量下降,所以外科医生的手术水平会大幅下降。
我们在寻找题干中的跳跃概念时,可以将概念标注成字母,外科医生(A)的年平均手术量下降(B),所以外科医生(A)的手术水平会大幅下降(C)。
仅出现一次的概念就是我们要寻找的跳跃概念,即“年平均手术量”和“手术水平”,只要建立二者之间的联系,例如年平均手术量的大小直接决定手术水平高低,也就是需要补充的前提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具体通过一道题目来看一下这个方法的具体应用。
例题、不同的读者在阅读时,会对文章进行不同的加工编码,一种是浏览,从文章中收集观点和信息,使知识作为独立的单元输入大脑,称为线性策略;一种是做笔记,在阅读时会构建一个层次清晰的架构,就像用信息积木搭建了一个“金字塔”,称为结构策略。做笔记能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标注,因此与单纯的浏览相比,做笔记能够取得更优的阅读效果。
要使上述论证成立,还需基于以下哪一前提?
A.用浏览的方式进行阅读属于知识加工的线性策略
B.阅读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能否在阅读时抓住要点
C.做笔记涉及到了更加复杂的认知加工过程
D.与线性策略相比,结构策略能够让学习提升速度
【解析】B。题干论据:做笔记(A)能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标注(B)。题干结论:与单纯的浏览相比,做笔记(A)能够取得更优的阅读效果(C)。其中“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标注”和“取得更优的阅读效果”之间存在跳跃,所需前提应能在二者之间建立联系。选项中只有B项在两个跳跃概念之间建立了联系,指出阅读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能否在阅读时抓住重点,也就是阅读效果好坏取决于能否对文章主要内容进行标注,是题干论证基于的前提,锁定B项。
A项,指出用浏览的方式阅读属于知识加工的线性策略,与题干论证无关,不是题干论证基于的前提;C项,指出做笔记涉及到了更加复杂的认知加工过程,与题干论证无关,不是题干论证基于的前提;D项,指出结构策略能够让学习提升速度,但“让学习提升速度”与“取得更优的阅读效果”不是同一概念,没有在两个跳跃概念之间建立联系,不是题干论证基于的前提。所以,正确答案选B。
通过以上讲解,小编相信考生们再遇到前提型题目时,就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跳跃概念了。那接下来就赶紧找些题目进行巩固训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