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背景】
据《工人日报》近日报道,一些工地现在“流行”发放安全帽补贴、劳保用品补贴,有的宁可多发补贴,也要让工人自行购买安全帽。
【提出观点】
安全生产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责任压力。让工人自己买安全帽,无疑有转嫁责任的意图。这个责任不会因为帽子是谁买的就由谁“买单”,相反,企业还可能由于企图转嫁责任而承担更大的“成本”。
【综合分析】
安全帽是工矿企业和建筑单位劳动者的必备劳保用品,能够对人的头部在受坠落物及其他特定因素引起的伤害时起防护、减震作用,可谓工人头顶的“生命屏障”。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其中当然包括安全帽。
企业补贴给工人20元,有的工人为省钱只花11元买安全帽,“净赚”9元。可是9元的价格差背后,是安全帽防护性能的巨大差距。18元是个分水岭。低于18元的6款安全帽,在受力方面均不合格,而合格的安全帽市价至少18元起。这也就意味着,安全帽的防护性能与价格是成正比的,一旦企业采用发补贴的方式,工人极有可能为了省钱而购买劣质安全帽,从而给安全生产埋下巨大安全隐患。
也许很多用工单位觉得采购劳保用品是件麻烦事,毕竟网络平台安全帽用品多如繁星,怎样才能达到安全标准心里并没有数。但是让缺乏专业知识的工人自行购买,岂不是更陷工人于危险之中?他们真的是要逃避安全责任吗?其实一旦事发,企业难逃其咎,主要还是嫌麻烦,安全意识淡薄。
安全帽补贴背后是企业不敢担、不愿担的安全责任,但这个责任企业无可推卸。安全保障从来都是需要成本的,不只是购买安全帽的费用,还包括安排专门的人力进行核查与监督等。要消除这种现象,不仅要靠工人的呼吁、媒体的持续曝光,也需要监管部门的严格执法,只有多管齐下,才能倒逼企业依法行事,最大程度确保生产安全、保障工人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