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模块训练(69)

2017-01-17 安徽公务员考试网

    1.传统的创新观念认为创新没有固定结构,不遵从规则和模式。想要成为创新者的人被告知要“跳出固有思维模式”,“尽情拓展思路,用与你的产品和服务毫不相关的东西做类比”。我们则主张一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在众所周知的框架内思考,不要跳出它的范围。人在专注于某个状况或问题的内部因素时,创造力才是最强的,通过对某个特定的创新任务进行界定,之后对其外延加以封闭,由此,我们大多数人才可能会更具持久的创造力。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专注是提升创造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B.框架内的思维往往会更有助于创新
   
    C.忽视规则和模式的观念不利于激发创造力
   
    D.没有固定结构的创新会限制创新者的思维
   
    2.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但在地理上提的最多的却是长江。她影响着整个湖北的气候,土壤,物产,同时也酝酿了灿烂辉煌的楚文化。
   
    这段文字中的“她”指的是:
   
    A.湖北
   
    B.洞庭湖
   
    C.地理特点
   
    D.长江
   
    3.纵观世界,新的垃圾处理时代正在到来。前不久,俄罗斯科学家已经可以利用等离子技术来处理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并对城市生活制造的“污泥浊水”进行无害化处理,使其转为腐殖酸肥料。德国科学家造出“风拣技术”,令世界看到了垃圾处理的广阔未来。该技术终结了垃圾的人工分拣,让风代替人去对垃圾中的塑料、玻璃、纸张等进行分拣,从而将垃圾处理工艺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垃圾:放错地方的资源
   
    B.科技:垃圾处理的关键
   
    C.风力:新时代的“机器人”
   
    D.无害化:垃圾处理的未来
                                                                                                                                                                          

 

 

 

 

 

    参考答案与解析:
  
    1.B【解析】文段由传统的创新观念引出所持观点,创新可以不跳出框架,并且当人们专注于某个状况或问题的内部因素时,创造力才是最强的。因此,文段意在说明框架内的思维往往会更有助于创新,即B项。A项为强迷惑项,文段重点不在于强调“专注”,而是必须“专注于某个状况或问题的内部因素”,换言之,仍是需要专注于某一框架内。B项中“往往”一词的使用较之C、D两项的表述更为温和,准确,不绝对。
   
    2.D【解析】此题较简单,根据就近原则,定位“她”的位置,可知其指代的是前面的“长江”,将“长江”代入验证,“长江影响着整个湖北的气候、土壤、物产”,符合文意,故选D。A项“湖北”不能影响整个湖北的气候、土壤、物产;B项“洞庭湖”在文中只是用来解释湖北得名的原因;C项“地理特点”在文中并没有提到,所以A、B、C三项都不选。
   
    3.B【解析】文段通过俄罗斯科学家以及德国科学家的两种处理垃圾的方式表明,运用科技是处理垃圾的有效手段。对应选项可知,B项准确的把握了文段的中心意思;A项没有提及科技这一概念,且意思仅为文段的一部分内容;C项,风力仅为处理垃圾的其中一种科技手段,表述不全面。D项为无中生有,文段没有提及垃圾的无害化。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