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公务员考试逻辑填空模块训练(62)

2016-12-22 安徽公务员考试网


    1.在伦敦的日子里,我每天乘着红色的双层巴士在大街上________,每天都有新发现。一次,在皮卡迪利广场,我又看到读小说的乞丐。在慵懒的夕阳下,那乞丐穿戴齐整,________地坐在马路旁,面前放着一个供路人扔硬币的碗。他把书放在碗旁的地面上,低着头,用手指指着页面,一行一行地读着。他读得那样认真,身边的车水马龙,周遭的一切________,似乎都不复存在。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徘徊 旁若无人 喧哗
   
    B.踯躅 置若罔闻 喧腾
   
    C.穿行 泰然自若 喧闹
   
    D.穿梭 神情自若 喧嚣
   
    2.唐朝中期以来,帝国再次陷入激烈的持续动荡,农民起义和藩镇割据成为唐帝国后叶的________。最终,中国进入了50余年的五代十国大分裂时期,看起来,黄河文明似乎已经________。但是,为什么中国的文明没像古埃及和古巴比伦那样彻底衰亡,而是________,一直延续至今呢?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主题 危在旦夕 薪尽火传
   
    B.主线 岌岌可危 柳暗花明
   
    C.主调 危机四伏 重振旗鼓
   
    D.主流 危如累卵 涅磐重生
   
    3.我国高校每年有数万项科研成果通过验收,其中有30%以上的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首创”、“国际领先”或者“填补了国内空白”。________的是,这些成果中只有极少一部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大部分成果只能“沉睡”在实验室和书斋中,高校科技研究成果推广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可悲 难以为继
   
    B.遗憾 步履维艰
   
    C.可惜 寸步难行
   
    D.无奈 一筹莫展
                                                                                                                                  

 

 

 

 

 

    参考答案与解析:
 
    1.D【解析】第一空,“徘徊”和“踯躅”都有犹豫不决的含义,与整个语境悠然自得的状态不符,故排除A、B两项。第二空,“泰然自若”形容在人们认为是非常紧急情况下当事人却跟平常一样,安然处之,不慌不乱;“神情自若”指神情态度十分自然。根据句意,并没有发生什么紧急情况,故用“神情自若”更合适。可知,选D项。第三空,“喧嚣”形容不清静,不安静。此处想表达的是乞丐沉浸在自己的书本世界里,周围的不安静都不能打扰到自己。“喧嚣”用于此处搭配合理,验证D项正确。
   
    2.A【解析】此题突破口为第三空。空格处与“一直延续至今”形成语义对应,即强调中华文明的延续性,只有A项“薪尽火传”意为前边的柴刚烧完,后边的柴就接着燃烧起来,一根接一根,火永远不会熄灭,比喻一代代传下去。“柳暗花明”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重点强调在绝望时找到希望;“重振旗鼓”比喻失败后,整顿再起;“涅槃重生”指在肉体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和轮回后以更美好的躯体得以重生。B、C、D三项语意均程度过重,排除。以前两空验证,“历史主题”,“黄河文明危在旦夕”搭配均可。
   
    3.B【解析】第一空,根据前后文意可知,我国高校科研成果通过验收率高,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比例却非常小,这种情况着实让人感到“遗憾、可惜”。A项“可悲”语义过重,D项“无奈”意为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文中并无此意。故排除A、D两项。第二空考查词义轻重。C项“寸步难行”的程度较之“步履维艰”更重,与文中“有极少一部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对应不符,故排除。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