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7 安徽公务员考试网
1.传统的纯文学杂志正在悄然地进行一场“时尚革命”。最近一段时间,陆续有著名纯文学杂志宣布“触网”,这些杂志都有几十年历史,从来都是“几十页纸走天下”,所以此番赶时髦引发了众多围观。不过本报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这些文学期刊大多面临传统读者减少、年轻读者难寻的窘境。因此“触网”对它们而言固然是时尚,也是一种顺应时代的自我救赎。
这段文字没有论及的是:
A.传统文学期刊面临着如何吸引年轻一代读者的问题
B.传统文学期刊“触网”是顺应时代潮流,大势所趋
C.纯文学杂志走向数字化是摆脱目前困境的唯一救赎
D.过去的几十年,纯文学杂志保持着纸质媒介的传统
2.人们很少能注意到自己脚下的土地正遭受着严重污染。专家说,看得见的污染不一定是最要命的污染。土壤的物理特性决定土壤易被污染,而土壤易污染是个不断累积的过程,一般不易觉察。跟大气和水体比较起来,土壤对污染物的容纳能力要大很多,一旦被污染就很难清除。
文中“看得见的污染不一定是最要命的污染”一句强调的是:
A.土壤污染是看不见的,渐进的
B.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很难清除
C.土壤污染对生命的危害最直接
D.土壤污染的治理尚无可行办法
3.超细颗粒功能制备机是先以高速气流的猛烈碰撞把颗粒超细粉碎、自动分级后,再加入需要复合的纳米或微米材料进行多种性能的捏合,使颗粒分体达到所需要的功能。使用超细颗粒功能制备机将化学药品超细粉碎后,仍容易团聚结块不易流化,而且药效易挥发。此时加入药品级的表面包覆复合剂,通过高速旋转吸附在药品的超细颗粒表面,既能防止超细颗粒团聚,又能形成一层保护膜以保护药效。
这段文字说明了“超细颗粒功能制备机”:
A.承担了药品从原料变成制剂的加工任务
B.特点及它在药品粉碎以及制备中的运用
C.设计原理及在药品粉碎和制备中的应用
D.解决了化学药品粉碎制备中出现的问题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解析】本题为细节判断题。最后一句“‘触网’对它们而言固然是时尚,也是一种顺应时代的自我救赎”不能证明,走向数字化是唯一的救赎,所以C项错误。A项可以通过“年轻读者难寻的窘境”得到;B项通过原文最后一句得到;D项可以通过“这些杂志都有几十年历史,从来都是‘几十页纸走天下’”得到。
2.B【解析】由提问方式可知本题为语句理解题。定位原文,作者提出“看得见的污染不一定是最要命的污染”这个观点后,接下来对其进行了解释。“土壤污染是个不断累积的过程,一般不易觉察”,说明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同时又说土壤对污染物的容纳能力要大很多,一旦被污染就很难清除。由此可以推知,“看得见的污染不一定是最要命的污染”这句话强调的是土壤污染有隐蔽性以及清除难度很大。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B。“一般不易觉察”并不一定看不见,按字面意思理解的A可以排除;C和D选项文中未提到。
3.C【解析】文段首先通过“先……”,“再……”介绍了超细颗粒功能制备机是如何运转的,即“原理”,接着介绍了超细颗粒功能制备机在实际运用过程能带来的一些好处。故文段为并列结构,需将前文对超细颗粒功能制备机两方面内容的介绍概括全面,对应选项为C项。A项,属于超细颗粒功能制备机的应用部分,为并列中的一部分内容,概括不全面,排除。B项,特点即事物所具有的特别或特殊之处,文段并未表明,无中生有,排除。D项,属于并列结构中的一部分内容,不全面,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