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2 安徽公务员考试网
1.偶然防卫是指在客观上被害人正在或者即将对被告人或他人的人身进行不法侵害,但被告人主观上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出于非法侵害的目的而对被害人使用了武力,客观上起到了人身防卫的效果。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不属于偶然防卫的一项是:
A.甲与乙积怨很深,某日发生冲突后,甲回家拿了手枪打算去杀乙,两人在路上正好碰上,甲先开枪杀死了乙,但开枪时不知乙的右手已抓住口袋中的手枪正准备对其射击
B.甲正准备枪杀乙时,丙在后面对甲先开了一枪,将其打死,而丙在开枪时并不知道甲正准备杀乙,纯粹是出于报复泄恨的目的杀甲,结果保护了乙的生命
C.甲与乙醉酒后发生激烈冲突,两人相互厮打至马路上,正当甲要捡起路边砖头击打乙时,围观群众中有人喊“警察来啦”,甲受惊吓不慎跌落路边河沟溺水身亡,乙安全无事
D.甲身穿警服带着电警棍,冒充警察去“抓赌”,甲抓住乙搜身时,乙将甲打伤后逃离,甲未能得手
2.反向诱导是指政府、媒体等主体所采取的措施或者宣传活动,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不但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导致了与预期相反的社会现象大量出现。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反向诱导的是:
A.某影院为了让观众摘下帽子,在银幕上打出通告:“本院允许老年人戴帽观赏。”结果通告一出,许多观众纷纷摘下了帽子
B.某单位要求员工统一着装,结果招致单位很多女员工的强烈反对,最后只好不了了之
C.高温季节供水相对紧张,某市自来水公司贴出告示,告知市民近期不会停水,结果导致很多市民在家中大量囤水备用
D.某电视台播放预防心理疾病的讲座,很多市民对号入座,觉得自己得了心理疾病,纷纷打电话咨询
3.命题可以分为四种:①伪命题,指的是无真假可言的命题;②永真命题,指的是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可能假的命题;③永假命题,指的是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可能真的命题;④可满足命题,指的是在有些情况下为真在有些情况下为假的命题。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永真命题的是:
A.存在即合理
B.思想或者是可捉摸的,或者是不可捉摸的
C.人既能在不同时间跨进同一条河流,又不能在不同时间跨进同一条河流
D.地球是一直围绕太阳旋转的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解析】定义的关键词有“客观上被害人正在或者即将对被告人或他人的人身进行不法侵害”、“被告人主观上没有认识到”、“客观上起到了人身防卫的效果”。A项甲的行为符合“客观上进行不法侵害”,乙“主观上没有认识到”,符合题干定义;B项“甲正准备枪杀乙时”体现了“客观上进行不法侵害”,“丙在开枪时并不知道甲正准备杀乙”体现了“主观上没有认识到”,“保护了乙的生命”说明“客观上起到了人身防卫的效果”;C项甲受惊跌落水中身亡,不是乙出于非法侵害为目的而实施的行为,不符合定义;D项“甲抓住乙搜身时”体现了客观上不法侵害,而“被告人主观上没有认识到”,符合题干定义。
2.C【解析】关键词强调“与预期相反的社会现象大量出现”。A项是与预期相同;B项不是大量现象;C项本想传达用水不紧张反而让居民理解相反,纷纷囤水,与预期相反,符合关键词;D项题干中的预期是:让大家预防心理疾病;结果是大家纷纷咨询,没有体现出与预期相反。
3.B【解析】题干中包括四个小定义:伪命题、永真命题、永假命题和可满足命题,抓住“无真假可言”、“不可能假”、“不可能真”、“有真有假”等关键点进行辨别。A项,“存在即合理”无真假可言,符合伪命题;B项,“思想或者是可捉摸的,或者不可捉摸的”为或关系命题,即一真则全真,又因为或关系的两个命题必有一真,因此B项符合永真命题;C项,“人既能在不同时间跨进同一条河流,又不能在不同时间跨进同一条河流”的“既……又……”说明为且关系命题,即一假则全假,又且关系的两个定义为矛盾关系,故必有一假,因此C项符合永假命题;D项,“地球是一直围绕太阳旋转的”符合可满足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