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每日练习(2016.7.12)

2016-07-12 安徽公务员考试网

  1.学习西方并没有错,但把西方视为“真理”则大错特错了,中国并不拒绝其他文明和价值,但中国文化本身必须成为主体。在学习西方过程中,因为没有主体意识,中国文化就失去了主体地位。问题在于,西方文化主导下的西方话语解释不了中国的一切。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意识到西方话语不能说明自己。但是,很少有人去创造,去发明。这种情况不改变,中国永远不会有自己的话语、自己的概念和自己的理论,当然更不用说是文化软力量了。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学习西方时应首先确立中国文化的主体地位
  
  B.中西方文化都应有各自独立的价值体系
  
  C.自身强大后才能在文化交流中掌握话语权
  
  D.中西方交流中的文化创造或创新应另辟蹊径
  
  2.跟石头和金属相比,木质砧板从表面上看也是硬邦邦―块,可“内心”柔软,内部的植物纤维虽紧密排列,但仍有很多细微的空隙。这使它在受到剧烈冲击时,内部结构发生弹性微调,既能避免与刀刃硬碰硬伤及刃口,又能吸收一部分冲击力,不会让刀刃在接触板面的一刹那,由于反弹力过大而“剑走偏锋”发生侧滑,这在连续切割,比如剁馅、切丝时尤为明显。
  
  画线句子中的“这”指的是木质砧板的:
  
  A.外观形态
  
  B.材料来源
  
  C.制作工艺
  
  D.结构特点
  
  3.对老百姓而言,不仅仅是在乎价格涨了几毛、降了几毛,而是想知道自己掏的钱是不是冤枉、是否合情合理。消费者之所以对电价等资源品价格波动那么敏感,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这类价格多由政府制定,经营者又多是国有垄断企业。成本不公开、定价不透明,经营企业会不会凭借垄断地位获取暴利?正是因为信息不对称,才容易让消费者对资源品价格改革产生疑虑。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公众对资源品价格波动相对比较敏感
  
  B.资源品价格改革应给予公众知情权
  
  C.垄断才是资源品价格难以改革的真正原因
  
  D.政府应该退出资源品价格制定机制
                                                                                           

 

 

 

 


    参考答案与解析:
 
  1.A【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先提出“学习西方时中国文化本身必须成为主体”这一观点,随后从“主体意识”“西方话语解释不了中国的一切”两个方面论述支撑这一观点的原因。分析选项可知,A项为文段中心的同义替换。B、D两项主体都为“中西方”,而“西方”并非文段重点;C项“自身强大”与“自身的主体地位”并非同一概念。
  
  2.D【解析】“这”指代的是“这”之前的内容,那么阅读前文可知文段通过一个对比,引出了木质砧板表面上是硬邦邦的,内部的植物纤维紧密排列,但仍有很多细微的空隙,外部加内部充分体现了砧板的结构特征,对应 D 项。A 项表述不准确,不是代词所指;前文 并未提到“材料来源”和“制作工艺”的问题,排除 B、C 两项。
  
  3.B【解析】第一句话点出老百姓对资源品价格的敏感性;第二句话说明“敏感”的原因,即“因为这类价格多由政府制定……成本不公开、定价不透明”;文段中出现问号,回答问题是重点,所以主旨句是最后一句“正是因为这种信息不对称,才容易让消费者对资源品价格改革产生疑虑”。面对“消费者产生疑虑”这一情况,我们应针对“信息不对称”这一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加以解决,故可知B项中“给予公众知情权”这一举措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符合文意。A项为现状阐述,与主旨不相关;C项与原文不符,真正原因应该是信息不对称;D项表述程度过重,且与常识不符。
  

分享到

切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