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半月谈》第17期

2014-09-18 安徽公务员考试网

   申论考试归根到底是一种能力考试,尤其注重对考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而这也是考生仅通过做题难以取得申论高分的原因。因此,考生唯有提高以上几方面的能力,才能达到提高申论成绩的目的。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应试者可以通过阅读近一年来的《半月谈》、《时事资料手册》等时政刊物的方式关注思考社会热点问题来达到积累申论写作素材的目的。
  为帮助考生积累素材,安徽公务员考试网(
www.ahgkw.org)将会持续更新半月谈,同时考生应结合公务员考试备考教材中申论指导进行全面复习。
  以下是2014年《半月谈》第17期内容:



 

  读懂新常态

  “新常态”是当下最流行的经济关键词。提出新常态概念、建立新常态意识对于我们认识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新特征,主动适应新变化、新挑战,前瞻性调整工作思路十分重要和必要。但在对新常态的理解上,还没有比较一致的认识,尚处于探索之中。我认为,新常态就是新的发展阶段的一般性特征,是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规律性变化。

  首先是经济增长速度的新变化、新特征:从高速甚至超高速转为中高速。新常态的首要表现或特点是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以及在其他方面相应出现的一些变化。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处于中上等收入和工业化中期阶段,世界上经历过这个阶段的国家具有一些普遍性、客观性的阶段特征。从普遍性来看,90%以上的国家经过高速增长之后都会减速。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在许多方面与世界各国大趋势基本一致,与东亚发展中国家十分接近。估计在经济增长率下降方面,我国也不会例外,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是必然的。

  二是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的新变化、新特征。前些年外部进入全球化高峰时期,国内正值劳动力峰值阶段,我国出现一个时期的高速甚至超高速增长是必然的。现在进入了新阶段,外部来看全球化回潮了,国内来看刘易斯拐点到了、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潜在增长率明显下降,现实的经济增长速度必然随之下降,并围绕潜在增长率来波动。经济增长速度之所以变化,是因为动力机制发生了变化。过去我们主要依靠人口资源优势等带来的人口红利,现在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人口红利在消减,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的转移与再配置带来的发展动力在减弱,新的动力机制有待形成。

  三是经济结构的新变化、新特征。在发展动力机制变化的同时,经济结构随之发生变化,如投资率、二次产业比例可能会到达峰值,出现拐点开始下降。需求结构由过去的以投资为主慢慢地变成以消费为主,产业结构从以二产为主变成以三产为主。内外结构方面,从过去单单“商品走出去”变成资本也走出去,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成为对外经济新格局的显著特征。城乡和区域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在经历了“均衡--非均衡”过程之后,进入到再均衡阶段。

  对这些新变化、新特征的把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新常态。

  理解新常态,要客观地认识新常态。当前对于新常态的讨论,实际上存在两种不同的认识。究其实质,一是新常态是客观特征还是主观愿望,二是新常态是现实状态还是理想状态。

  我认为,新常态首先表现为客观特征,这是基于先发国家经验并结合国情,对我国未来发展阶段可能呈现的客观特征的想象与刻画,而不是我们对未来发展阶段特征的主观愿望或期盼。

  其次,新常态也是一个现实状态,而不是理想状态。虽然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通过深化改革,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实现我们的一些愿望和理想,但新常态本身是一个现实状态,表达的是一些客观特征,不能带着浓厚的理想主义来想象新常态。

  理解新常态,要以平常心看待新常态。进入新常态,客观上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告别过去的两位数增长,由过去的高速甚至超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或次高速增长;主观上意味着我们不再也不应追求高速度。以平常心来看待新常态,一方面意味着不必对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产生焦虑感;另一方面,也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将GDP视为万恶之源,刻意地人为去压速度。

  理解新常态,要辩证地看待新常态。新常态是新阶段的一般状态或特征,并不意味着一旦进入新常态就一好百好,什么问题都没有了。经济发展在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特征,总体上是循序渐进,在发展中螺旋上升,每个阶段也有每个阶段的问题,早期可能会“快而不好”,成熟阶段可能会“好而不快”。从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角度来说,我们希望未来的发展阶段又好又快,而不是一下子从“快而不好”进入“好而不快”。

  因此,我们必须要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前面已经说到,原有的发展动力在减弱,新的动力还有待形成。旧动力的减弱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趋势;新动力的形成是必要的,但并不是必然的。不能想当然地以为进入新常态,新动力就自然而然地形成,否则就不会有“中等收入陷阱”这个说法了。不能因此放弃主观努力,守株待兔等待动力出现,不去加快创新和转型。正是由于人口红利、资源红利减弱了,而全球范围内资本密集型产业过剩,给我们继续推进资本深化留下的空间比较小,所以需要我们快速跨越到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创新动力上来,这也是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根本原因。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2014年《半月谈》第16期


分享到

切换频道